青岛心理咨询:妄想症paranoia

晨曦小编 | 点击:388 | 2018-11-11 19:29:46
青岛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好文:
妄想症paranoia
一种慢性精神病,其特征为大致相当系统化的妄想、显著的诠释行为,但智能并未衰退,一般而言亦无恶化的倾向。
除了被迫害妄想之外,佛洛伊德也将色情狂、忌妒妄想及自大妄想归类为妄想症。
Parano?a 一词为希腊文,指疯狂、心神错乱。该词非常早便已用于精神医学。其复杂的历史在精神医学著作中经常被论及,请读者参考相关著作。我们知道,在19世纪德国精神医学中,妄想症倾向于涵盖所有妄想。直到20世纪,主要在克雷佩林(Kraepelin)的影响下,它才具有明确意义与限定范围。然而在今日,不同学派之间对此疾病分类架构的范围仍有歧见。
精神分析对此观念的演变似乎没有直接而仅是间接影响。因为经由布洛伊勒(Bleuler)的中介,精神分析对于定义精神分裂的交界场域曾有所贡献。
对佛洛伊德的读者而言,了解佛洛伊德对有关妄想症一词的语用如何衔接于此演变过程,应有助益。在他与弗利斯(Fliess)的通信以及其早期出版著作中,佛洛伊德似乎仍停留于前克雷佩林式的看法,将妄想症视为一概括大部分慢性妄想形式之庞大疾病实体。而在1911年之后出版的著作中,他采纳了克雷佩林对于妄想症与早发性痴呆所做的重大区分:“我认为克雷佩林跨出的这一步完全合理,他将以往人们称为妄想症的一大部分,与紧张症(Katatonie)以及其他形式镕铸为一新的临床单位”。我们知道,克雷佩林认为早发性痴呆除了青春型(hébéphrénique)与紧张型之外,还有一种妄想型,其中虽有妄想但不甚系统化,同时伴有冷漠感(inaffectivité),并会演变成末期痴呆。由于采纳这套术语,佛洛伊德因此在一篇早期著作中,将“慢性妄想症”的诊断修改为“妄想型痴呆”。
与克雷佩林所见一致,佛洛伊德亦始终将所有系统化妄想归类于妄想症名下,作为独立于早发性痴呆群组:他不仅将被迫害妄想,而且也将色情狂、嫉妒妄想与自大妄想纳入其中。佛洛伊德的立场与其追随者布洛伊勒截然不同,后者将妄想症归类在精神分裂群组里,在这里可以发现一个相同的原初根本障碍:“解离”,因而将它纳入精神分裂群组中(见:精神分裂)。此一倾向在受到精神分析影响的当代美国精神医学学派中特别显著。
佛洛伊德的立场有细微差别。虽然他多次尝试就固着点以及运作机制的角度区分妄想症与精神分裂,但他并未因此否认“……妄想症与精神分裂的征象可有各种程度的组合”,他并且赋予这类复杂结构一个发生学解释。但若参照克雷佩林所引进的区分,则佛洛伊德的立场与布洛伊勒正好相反。克雷佩林明确区分,一方面妄想症,另一方面早发性痴呆之妄想型形式;布洛伊勒将妄想症纳入早发性痴呆或精神分裂群组;而佛洛伊德则乐于将某些所谓妄想型早发性痴呆形式纳入妄想症。这主要是由于佛洛伊德认为,妄想之“系统化”并非是定义妄想症的良好判准。正如佛洛伊德对薛柏(Schreber)病例的研究——甚至该著作标题——所强调,对他而言,薛柏庭长的“妄想型痴呆”本质上是一种“妄想症”。
在此我们无意提出佛洛伊德的妄想症理论。我们仅指出,佛洛伊德对妄想症的定义无论妄想形态为何——是基于其对抗同性恋的防御特征。对佛洛伊德而言,当此机制在所谓妄想型妄想中占有主导地位时即使无“系统化”特征——便是将它归类于妄想症的主要理由。
尽管构筑于相当不同的基础,梅兰尼?克莱茵(Melanie Klein)的立场亦重新接合佛洛伊德为妄想型精神分裂与妄想症寻找一共同基础的倾向。这便是其“妄想型位态”一词表面暧昧的原因之一。“妄想型位态”以受到部分“坏对象”迫害的幻想作为其核心,克莱茵发现,无论在妄想型(parano?de)或妄想症(parano?aque)的妄想中均有此种幻想出现。

上一篇:创伤型神经症traumaticneurosis
下一篇:倒错per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