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心理咨询:投射型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

晨曦小编 | 点击:203 | 2018-12-01 18:47:32
青岛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好文:
投射型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
梅兰尼•克莱茵(Melanie Klein)引进的词汇。指称一种透过幻想转译的机制。主体在幻想中将自己(his self)全部或部分地导入对象内部,以便予以危害、拥有或控制。
投射型认同一语,被梅兰尼•克莱茵以一个相当特殊的意义使用。它并非指identification projective 二字联结所立即暗示的意义:赋予他人自己的某些特征或全面的类己性。
在《儿童精神分析》一书中,克莱茵曾描述一些攻击母亲身体内部以及施虐性入侵母亲身体的幻想。但直到更晚之后(1946)她才引进投射型认同一语,指称“构成侵略性对象关系原型的一种特别认同形式”。
此种与妄想-分裂型位态关联密切的机制,在于将主体本身分裂出的某些部分,甚至主体全部(而不只是“坏”部分对象),幻想地投射入母亲体内,以便从母亲内部伤害和控制她。此种幻想是某些焦虑的来源,如被禁锢于母亲体内且遭受迫害的焦虑。或者,投射型认同的结果,也可能使内摄反而被感受到“……犹如一种由外而内的强力入侵,以惩罚此一粗暴的投射”。另一危险则是自我会因此弱化、贫乏;因为它可能在投射型认同中失去它本身“好”的部分。例如,像自我理想这种审级,便可能因此变成外于主体。
克莱茵与李维烨(Joan Riviere )认为,在许多不同的病变状态中均有投射型认同幻想的运作。如人格解体及幽禁恐惧症。
由上述各点观之,投射型认同似乎是投射的一种模式。克莱茵之所以称此为认同,乃因被投射的是个人本身。克莱茵投射型认同一语的用法与精神分析赋予投射一词的严格意义相符:主体将自己内部所拒绝的弃绝于外,将坏的事物投射出去。
*:这样的定义完全未触及下列问题:能否在认同中区分出主体向他者同化的某些模式,以及他者被主体同化的另一些模式?假使将后者统称为投射型认同,必然会削弱精神分析的投射观念。因此人们可能倾向将此种对立称为向心认同与离心认同。

上一篇: 对侵略者的认同Identificationwith the aggressor
下一篇:想象imagi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