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心理咨询:人格分裂

晨曦小编 | 点击:282 | 2019-02-13 13:49:30
青岛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好文:
有不少人存在着这样的困扰:总是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老是觉得别人议论自己,觉察到别人的目光异样,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
那么试制理解下这个笑话:
医生好不容易让病人不再坚持认为自己是一粒玉米粒,出院几天病人又恐惧的回来了,问其原因,病人说今天出门遇到了一只鸡,非常害怕自己被吃掉,医生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不是玉米粒了啊,病人说:是啊,我认为我不是玉米粒,但那只鸡也认为我不是玉米粒吗?
正常的思维不像这位病人一样陷入纯粹的恐惧,而是如下模式:
----我居然还觉得那只鸡会把我看成玉米粒,真是可笑,这太荒唐了!从而导致焦虑和气愤的情绪。气愤的对象不再是“物”—鸡,而是非物或形式。
分裂人格和正常人格差别就在此,正常人格会掩盖分裂或矛盾,而分裂人格却不懂得自欺,不懂得转移和中和矛盾。
何以至此呢!
与主体认同的位置有关系,以经典精神分析的话语来说,幼儿会先经历自闭阶段,然后来到偏执分裂位阶段,分裂位置是主、客体形成的关键。
分裂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保证,从生育到细胞分裂,都隐含在分裂的意象里。在意识形成中早就铭刻了这种分裂。人通过假装掩盖了分裂。这种假装就是认同。
回到玉米粒的笑话。病人假装是玉米粒,并且矢志不渝。这个玉米粒之下掩盖的,是实实在在的圆满的物,这其实是对主体/客体的认同。
人并非因得不到纠结,而是为得到的苦恼。那些为了别人的看法而苦恼的人格结构,正是为了这些“有的”行为而苦恼,这种有的行为是非圆满的。在此得到的结论是,正常人格认同的是主、客体间的缝隙或分裂。通过不断的假装这个分裂不存在,让生命的动力源源不断。
最后要说的是,中文将分裂一词放在了精神或人格后面,使这个词的正面含义被遮蔽。使精神分裂更难理解。
上一篇:吃饺子心理学
下一篇:信任危机